农历甲辰年(龙)四月十一 今日更新:
今日暂无更新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留言簿
发送电子邮件
2024年3月29日
星期五
    本站相关投票
    网站信息统计
 网站公告:24
 网站新闻:469
 友情链接:2
 已审核留言:151
 待审核留言:0
 
   首页 > 苗学研究 返回上页
 
 
 

砚山县苗族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与对策思考
——在西南地区苗族经济社会发展研讨会上的发言

[新闻分类:苗学研究] [上传时间:2012-04-23 09:28:21] [作者:侯金发] [上传者:yshmong] [浏览次数:7123]
 

 

2000年实施扶贫攻坚工作尤其是2003年实施小康示范村建设以来,中共砚山县委、县人民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三农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扎实推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全县共有21个苗族村寨26个村民小组被列为项目建设对象,占苗族村寨的7%,占全县实施村寨(173个)的12.14%,涉及14116396人。总投资为1464.62万元(其中,国家补助553.9万元、部门整合资金371.39万元、群众自筹539.33万元),占全县总投资(8460.6万元)的17.31%。新建小水窖121口,占全县的12.68%,修建坝塘一个、130M3水池一个;圈舍改造732间,厕所改造528间,建设沼气池625口,占全县的20.6%,配套灶台灶具202套;完成危房改造265间,占全县的16.2%;建成进村沙石路和水泥路25.44公里,占全县的15.66%;建成科技活动室20间,村内公厕17个,广播电视接收站7座。封山育林8592亩,种植经济作物2652亩、经济林果1804亩,饲养商品猪5530头(户均4头),养牛681头(户均0.5头)。完成劳务培训2500多人(次),向外输出务工人员近500人。另外,投资两千多万元对盘龙乡部分苗族村寨实施乡内异地转移集中安置于响水龙自然村,共安置445户农户2300人,建成文山州最大的苗族村寨;利用援助资金建成了阿舍田冲、平远大漆树两所希望小学。但在建设过程中和通过对这些苗族村寨的回访调查,与建设新农村的发展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还存在许多的困难和问题,任务还十分繁重和艰巨,怎样在建设好苗族村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带动好全县其他苗族村寨经济社会发展,还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实践、去努力、去思考、去探索!为此,本文试就砚山县苗族村寨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与对策 ,谈谈个人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砚山县苗族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一)砚山县基本情况

砚山县地处云南省滇东南高原地带,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中西北部,国土面3826.57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两个华侨管理区,93个村民委员会、6个社区995个自然村1033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壮、彝、苗等十余种民族,2008年底,全县总人口45.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9.27万人,占总人口的64.2%。全县普遍土地平整宽阔,3000亩以上的坝子35个,其中平远坝子是云南省八大坝子之一;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是滇东南通往两广及越南的交通枢纽和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国道主干线衡昆高速公路横贯全境,文山普者黑机场位于砚山境内,距砚山县城仅5公里;电力资源较为充沛,县境内现有变电站17座,其中,500千伏变电站一座,总变电容量达148KVA,砚山已成为云电送越西电东送的重要通道;矿产及生物资源丰富,目前已探明的有29种,已开采的15种,其中,斗南锰矿是全国八大锰矿之一。砚山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全年平均气温为16.5,无霜期300余天,年平均降雨量为9001000毫米,森林覆盖率为30%,适宜种植烤烟、辣椒、三七、花生等作物,三七种植历史400余年,以质量好、产量高、药效神奇而久负盛名, 是著名的中国三七之乡;稼依辣椒城是省内最大、全国第二大的辣椒交易市场,是国内重要的辣椒集散地;砚山还是全国11个烤烟标准化示范县之一、全省唯一的新烟区开发暨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县,全省47个县域经济发展试点县、40工业强县重点县之一。2008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82亿元;财政总收入达3.79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59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66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49元。

  (一)砚山县苗族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人口状况:截止2008年底,砚山县共有苗族村寨301个(单一苗族村寨179个、与其他民族杂居的村寨122个),总人口为1228553228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1.7%; 户均人口规模为4.34人。在全县十余个民族中排名第四位。

 教育状况:在校幼儿学生733人,占总人口1.38%,小学生7715人,占总人口14.49%,初中生2516人,占总人口4.73%,高中和职高生304人,占总人口0.37%,中专以上(含大专和本科)学生68人,占总人口0.13%,参加工作人员(含在县外工作人员)约300人,占总人口0.56 %;在校学生和工作人员比例远远低于彝族、壮族和回族。还有66个村寨无人在外工作。

   经济社会状况:301个苗族村寨中,以种植水稻为主的6个村寨,占1.99%,其余均以种植玉米为主,没有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的。商品经济意识落后,产品商品化率低,非农从业人员少。养牛为种田、养猪为过年,养鸡养鸭为油盐的小农经济观念依然占主导地位,市场经济意识淡薄,产业结构单一、生产经营粗放、农民增收渠道少。据了解,全县12285户苗族农户中,从事非农行业的161户,占1.31%,其中拥有资本金10万元以上,从事个体运输、经营的苗族农户不过30户,约占全县苗族户数的0.24%;有几万元流动资金,从事苗族服饰生产经营的约20户左右;养牛10头以上或养山羊30只以上的农户约在100户左右,约占全县苗族户数的0.8%左右;从事一定规模水产养殖和林果种植业、发展蔬菜产业的几乎没有。从事餐饮业的5户、个体工商户2户、种植兰花4户。外出打工人员8662人,占16.72%。苗族村民人均纯收入最高的村寨为平远镇狮子山村1475元,最低的村寨为八嘎乡深凹塘村700元;平均只达到800元左右,与全县的人均水平相差1349元。苗族村民户均饲养商品猪不到2头、户均养牛不到0.5头。拥有农用机械的家庭不到5%、拥有摩托车的家庭不到10%、拥有电视机的家庭不到20%;家庭财产最多的为80万元左右,最少的不足千元,平均家庭财产不到万元;远远低于其他民族的平均水平,苗族的总人口在砚山占11.7%,但拥有财产的比例不到1%。

二、影响苗族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

  通过调查了解,影响苗族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除了与其他民族有许多共同点外,还存在一些自身的突出的主客观因素。

  (一)在客观上

    一是居住地土地贫瘠而量少,各种资源资料匮乏。如:砚山县301个苗族村寨中,属于坝区的只有30个,占9.97%,半山区68个,占22.59%,山区203个,占67.44% ;人均耕地两亩以上的62个,占20.58%,人均耕地一亩至两亩的132个,占43.85%,人均耕地一亩以下的107个,占35.55%。90%的村寨既无矿产资源分布;也无水资源可取,人畜饮水靠天上下雨,地下栽水即小水窖储存来解决;农业水利化程度不到5%

二是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基础设施建设滞后。301个苗族村寨中,公路沿线的18个,占5.98%,通乡村公路的26个,占8.64%,通简易公路(指由群众自己修建,晴通雨阻的路)198个,占65.78%,通牛车路的59个,占19.6%。通电十五年以上的155个,占51.5%、五年以上的78个,占25.91%,五年以下的68个,占22.59%。有139个村安装了村村通电视,占46.18%,有88个村安装了微波电视,占29.24%,尚有74个村未能收看电视,占24.58%。

三是人口科技文化素质偏低,生产力落后。53228人的苗族人口中,小学文化4400人,占总人口8.27%,低于县平均数;初中文化2450人,占总人口4.6%,低于县平均数;高中以上文化806人,占总人口1.5%。只会传统的耕作方式和管理手段,民间的能工巧匠和乡土人才寥寥无几,对较先进的劳动技能和经营管理更是一窍不通。

四是国家扶持和投入滞后,苗族群众没有切实享受到自治州优抚政策和改革开放的成果。在大部分苗族村寨,自治州的相关优抚政策还没有切实贯彻落实到位,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产业资金扶持、科技培训、金融信贷等均与实际需要相差甚远;还有相当的苗族群众没有真正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导致在缺乏资源、缺乏生产资料、缺乏生活资料来源的困境下,有的只好去借民间高利贷,又因劳动生产率低下或天灾人祸无力偿还,只得用自己承包的土地甚至是房屋抵债,举家外出,成为游民;有则在举债无门,投亲靠友无路,加之思想的不健康,走上了不劳而获的犯罪道路。在教育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这一层面,对苗族针对性的教育扶持、针对性的人才培养的倾斜和重视程度还不到位,使苗族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员过少,与人口比例严重不相适应,无法起到示范带动和典型引导的作用。

   (二)在主观上

1、狭隘心理的阻碍,使苗族群众孤立了自我。 狭隘心理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表现为狭隘生嫉妒--嫉妒生怨恨--怨恨生仇恨--仇恨生对立这样一种形式。具体为:一是穷人仇恨富人,富人怨恨穷人。一个家族或者一个村寨,如果贫穷的人家占多数,富裕的人家占少数,往往会被嫉妒和仇恨从儿被孤立;反之,如果富裕的人家占多数,贫穷的人家占少数,往往也会被怨恨和歧视,从而被孤立,形成穷人一派,穷人以穷为荣,穷人向穷人学习;富人作为被孤立对象,起不了示范带动作用。二是失败者嫉妒成功者,成功者怨恨失败者。在苗族村寨中如果多数农户种植或养殖成功,也许会平安无事,但如果多数农户种植或养殖不成功成功的人家就会语言上的嫉妒和打击,甚至是行动的人为遭踏和破坏。反之,失败者占少数时,得到的会是冷嘲热讽多于安慰扶持。此种现象在相当的村寨存在,有少数地方还比较突出。三是容忍不了一句不同意见的话、容忍不了一句批评的话、容忍不了一句似是而非的传言,小肚鸡肠。互相之间为了一句话会几年不来往或唇枪舌剑、发誓赌咒甚至发展到争斗的地步 。总之,狭隘心理是苗族之间、苗族与其他民族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取长补短,增强团结,和睦相处的第一大障碍;也是苗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大敌人。

2、自悲心理的影响,使苗族群众失去了自我。一是苗族自悲心理原于苗族几千年来被压迫、被镇压、被奴役和被迫四处迁徙的历史,这可以从苗族口传的神话故事、古代人物故事、古歌、道德禄理等传统文化中得到佐证。苗族群众或亲戚朋友聚在一起时,谈论得最多的话题往往是以前苗族悲惨的历史,对未来往往表现为失去信心和感到迷茫,没有生活的目标和方向。二是没有民族自豪感,总感觉自己是苗族,低人一等,再加上文化、知识、财富等不如其他民族,不敢主动的和人家交往,导致苗族普遍存在社会交往少、社会阅历少、社会知识少、处人处事能力弱。

     3、隔阂心理的存在,使苗族群众封闭了自我。由于历史造成的民族压迫、民族歧视由来已久,在苗族群众内心已经深深的留下烙印,再加上现实生活中部分其他民族有意无意的言行刺激,对苗族群众民族自尊心的伤害在短期内难以消除。此外,语言、风俗习惯、传统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和差别也仍然存在,致使苗族对其他民族--其他民族对苗族依然存在着一定的隔阂心理,相互缺乏信任感,苗族群众为了保护自身不受或少受伤害,有意无意的封闭了自我,不同程度地抑制了苗族群众学习其他民族先进的生产生活知识与技能的热情。

4、惰性心理的作祟,使苗族群众忘记了自我。由自悲心理衍生出的惰性心理主要表现为:一是越穷越安心。其他民族是小富才安,而我们苗族中相当数量的人是只要能吃得饱、住得下、睡得着,甚至认为财多累主,越富越操心,越穷才越安心,得过且过,不思进取。如:有了就一顿饱,没有就烧火烤的行为。二是习惯成自然。农村苗族群众普遍习惯于个人卫生、家庭卫生、环境卫生脏乱差的行为,甚至在新中国建立60年,人类已经跨入21世纪的今天,砚山还有相当比例的苗族习惯于吃家饭,屙野屎三是乐于不劳而获。从砚山县十年以来破获的盗窃耕牛、盗窃各种设施等200多件盗窃案件看,苗族公民作案或苗族公民参与作案比例近90%,有的村寨成了盗窃专业村,有的苗族农户成了盗窃专家和盗窃专业户。如:砚山的××村,全村60户,有30多户涉及以盗窃耕牛为主的盗窃行为,先后有40余人被判刑。笔者曾经深入此村进行过调查,有相当的人还以此为乐。可以说,盗窃行为不是苗族独有,而以盗窃为嗜好的苗族毕竟是极少数,但其影响极坏,严重败坏了苗族人民勤劳勇敢、吃苦耐劳和诚实守信的良好形象。

三、对策思考

    苗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这一,苗族作为中华大地上一个具有悠久历史而贫困落后的古老民族,在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富民政策的指引下,由于有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重视、关心、支持和帮助,砚山苗族群众同其他兄弟民族一样,经济社会得到较快发展,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由于历史的、现实的诸多原因和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苗族群众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仍然相对落后,与其他先进民族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因此,苗族地区的群众,尤其是我们苗族干部,要紧紧抓住国家加大西部大开发力度、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加大民居防震抗震和危房改造力度、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扶持力度、加大对农村金融信贷和惠农卡发放力度等重大政策利好和机遇,振奋民族精神,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苗族地区的经济社会才会有明显的发展。

      (一)要进一步树立和强化没有共产党就没有苗族的生存与发展的理念,尽快消除自悲和惰性心理 紧紧依靠和服从党的领导,听党的话,做党放心的事。

      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苗族过去五千多年的历史,是一部受压迫、受奴役的历史,以前流传的桃子开花,苗子搬家就是苗族生无定居、食无定时、死无定穴的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和描述。如果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如果没有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没有各民族的平等、也就没有苗族群众今天的安居乐业,更没有苗族干部今天的成长。因此,只有共产党领导和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才有苗族生存的空间、才有苗族发展的希望、才有苗族发展的出路。

      (二)是要进一步树立和强化各民族大融合和三离不开的理念,切实消除隔阂和狭隘心理,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首先,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我国各民族获得了政治上的平等权利,取得了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根本政治条件,在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各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相互帮助,形成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的民族大家庭关系。只有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才会显示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其次,按照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观点,民族的形成有他自己的规律,是一种历史现象和历史范畴,民族的融合与消亡也是一种历史现象和历史范畴。苗族作为中华大地上一个具有悠久历史而贫困落后的古老民族,在民族发展的漫漫历史长河中,虽然也有过光辉灿烂的过去,但与苗族相伴得更多的是贫穷和落后。但这是历史的错误,既不是苗族先民的错误;也不是其他民族先民的错误。现在我们处在政通人和、民族平等的和平盛世,如果我们苗族群众,尤其是苗族干部再不正势民族的存在和民族之间的差距,再不振奋精神,再不努力学习其他民族先进的文化、先进的科技、先进的生产生活习惯,取彼之长补己之短,那我们将有可能成为新的历史的失误者。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没有文化的民族是愚昧无知的民族,没有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因此,我们只有坚决拚弃狭隘的民族心理,发扬吃苦耐劳和勤劳勇敢的精神,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要在继承中发扬,在发扬中继承;对其他民族先进的文化科技要在学习中应用,在应用中学习,切实提高苗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技能,努力缩小与其他民族的发展差距,在民族融合的历史进程中留下我们应有的烙印。

   (三)是要进一步树立和强化做好本民族的事就是做好党的民族工作的理念

    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一个大家庭,各民族之间对资源占有的不平衡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是一种客观存在。而根据中央提出的建设小康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村的和谐也就没有全国的和谐。同样,没有各少数民族的小康也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各少数民族的和谐也就没有全国的和谐。为达此目的,对于象苗族这样一个生活在资源匮乏,生产生活条件较为艰苦,自我发展能力较弱的民族来说,除了党委政府的关心、帮助和支持外,更需要本民族干部和领先人士的引导和带动。有学者曾经说:判断一个人有没有崇高的品德,首先要看他是不是孝敬自己父母;判断一个人有没有社会责任感,首先要看他是不是对自己的家庭负责;判断一个人热不热爱我们的中华民族,首先要看他是不是热爱自己的民族;判断一个人热不热爱我们的祖国,首先要看他是不是热爱自己的家乡;如果对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对自己的家庭都不负责任、对自己的民族都不热爱、对自己的家乡都不热爱,那谈论有什么崇高的品德、社会责任感、热爱中华民族、热爱祖国只是一句空话。所以,我们苗族民族干部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或用业余时间和精力来为本民族做一些好事,是为党分忧、为民解愁的善举,也是热爱中华民族、热爱祖国的具体体现。尤其是其他民族的干部千方百计、尽心尽力为我们苗族做了大量的好事实事,我们作为苗族的一分子,再没有理由不关心自己民族的发展。我们要进一步树立和强化做好本民族的事就是做好党的民族工作的理念,积极争取各级领导的理解和支持,带头做到机关带动农村,促进思维定式的转变;推行亲戚带动亲戚,促进生活方式的转变;鼓励富裕带动贫穷,促进生产方式的转变;倡导非农带动耕农,促进经营方式的转变。

  (四) 统筹民族协调发展,加大苗族地区惠农政策落实力度,促进民族平等

     我县苗族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村寨点多面广,在短时期内新农村建设不可能全部覆盖,即使目前已建好的新农村还存在着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因此,一是对于未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苗族村寨,要规划先行,争取支农资金,着力解决苗族群众最迫切、最需要的行路难、饮水难、能源难、住房难、看病难、上学难等问题,加大农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切实改善苗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要积极向县乡建言献策,促进其认真落实好苗族村寨的良种补贴、农资综合直补、农机具补贴、能防母猪补贴与保险、农村低保、五保户供养、救灾救济、老年人补助金、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惠农卡发放等惠农政策,确保广大苗族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真正体现民族的平等。二是要以苗族协会为桥梁和纽带,积极协调配合县乡有关部门,加强对苗族村寨各套组织的培训,督促其按制度要求切实开展好活动,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劳务输出和科技培训,发挥好各套组织的作用,着力培养能人和致富带头人,提高农村苗族干部的管理水平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和本领,增强村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自觉性,切实治理好脏、乱、差,经常性地开展破陋习、树新风,学科技、除迷信,讲文明、移风俗,转观念、调结构,学典型、换思想等活动,逐步转变苗族群众的旧观念,增强主人翁和自我意识;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要我富裕为我要富裕、要我文明为我要文明,全面提升其自建新农村、民主管理、自求发展的主观能动性和能力,加快苗族经济社会发展进程。

    总的来说,苗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任重道远,各级领导和各有关部门为此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付出了许多辛劳和汗水;使部分苗族村寨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充分体现了州县各级党委、政府对砚山苗族群众的关心与支持。我们相信,有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如继往的重视与支持,有省州和各老大哥地区的关心和帮助、有县苗协会全体会员和全县广大苗族同胞的共同努力,砚山苗族群众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

 

 

 
  首页】 【打印关闭】【置顶】     
 
 
  更多苗学研究
本类新闻共有52条 更多请点击苗学研究  
·项庭强,苗族文化的守护者 ·文山苗语话题句分析
·闹兜阳传说 ·文山苗族服饰发展现状令人堪忧
·砚山苗族服饰文化发展概述 ·砚山唯一信奉天主教的苗族村
·苗族离文明有多远 ·苗家的生活充满阳光
·砚山县苗族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与对策思考 ·苗族
·邵阳现目前最大古苗文“天书” ·全国苗族州、县、乡统计
·2010年中国西部苗族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文山召开 ·砚山苗族文化传习馆建设方案
·建设砚山苗族传统文化产业基地的几点思考 ·彩云般的苗族服饰
·苗族习俗——喊魂 ·侯姓苗族姓氏源流简述
·苗族医药简史 ·关于对砚山县苗族民间文化进行收集整理的意见和建议
 
| 文山政务网 | 砚山政务网 |
   协会事宜:   网站事宜:  
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盛庭花园主干道中段 联系电话:3132269
滇ICP备08101807号  邮编:663100  E-mail:xiong-file@126.com
Copyright © 2008-2010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砚山县苗协 版权所有   砚山苗协QQ群:31929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