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甲辰年(龙)五月初九 今日更新:
今日暂无更新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留言簿
发送电子邮件
2024年4月25日
星期四
    本站相关投票
    网站信息统计
 网站公告:24
 网站新闻:469
 友情链接:2
 已审核留言:151
 待审核留言:0
 
   首页 > 文学园地 返回上页
 
 
 

浅析培养人才是振兴苗族经济的首要条件

[新闻分类:文学园地] [上传时间:2011-04-20 11:12:03] [作者:风的尽头] [上传者:yshmong] [浏览次数:4613]
 

 
   苗族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民族,其祖先可追溯到五千多年前的蚩尤领导的部落联盟,其祖居位于黄河中下游,由于部落纷争,阶级压迫,民族歧视,使苗族经历了由北向南、自东向西的长时间、远距离、大幅度的迁徙,最后,大多数被赶到西南山区的崇山峻岭之中。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苗族人民饱经征战,历尽人世艰辛。翻开苗族那充满了血与泪的历史,从蚩尤和黄帝大战一直到清朝,历代统治阶级同苗族之间无一不是战争、讨伐、镇压的关系,所有对苗族的记载均是胜者对败者、强者对弱者的侮辱性记载。从几千年前被迫离开家园的那一天开始,苗族就不停地承受政治上的压迫,经济上的剥削,人格上的歧视。一次次的血腥杀戮,一次次的背井离乡让苗族丧失了本应灿烂的文化和文明,苗族的经济发展也在一次又一次的搬迁中停滞。解放前,由于深受反动统治阶级的剥削和欺压,苗族为了寻求新的生存环境,不得不进行频繁的迁徙,根本不存在永久性定居的社会条件,因此有了“桃树开花,苗子搬家”的讽刺歌谣。俗话说“一年搬十年穷”,在那样的历史条件下,苗族要想发展无异于痴人说梦,“苗”也成了愚昧、蠢笨、落后、野蛮的代名词,时至今日,仍有许多人把“苗”字作为挖苦和讽刺语言,这深深伤害了苗族同胞的自尊心和感情。饱受忧患、历尽沧桑和曲折的历史成就了苗族人民胆小怕事、思想守旧、自我封闭、性格柔弱、逆来顺受的心理缺陷。自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ZF十分关注苗族的发展,苗族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和其他一些民族相比,苗族在各个方面都还很落后。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苗族人都在苦苦思索,探索如何根治贫穷落后的面貌。纵观许多学者和社会人士对苗族贫困原因的分析,无非是地理条件差、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缺乏资金和技术等原因。笔者认为除此以外,其根本原因还于在于苗族山区文化落后、文化落后就必然导致缺少人才,没有人才必然导致经济上缺乏实力,在政治文化舞台上缺乏影响!
   一、金平苗族的人才状况及贫困诱因
   根据金平县统计局提供的资料,2005年金平共有苗族81992人,占全县人口的25%,主要分部在铜厂(占乡总人口的67%)、老勐(占乡总人口的58%)、营盘(占乡总人口的53%)、勐拉(占乡总人口的33%)、金水河(占乡总人口的28%)、十里村(占乡总人口的25%)这几个乡镇,遍布全县十四个乡镇,并大多生活在条件非常艰苦的高寒山区,地理条件差、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缺乏资金和技术,许多苗族群众的思想还保留在小农意识和传宗接待的低层次上,对民族经济的发展根本没有理性的认识。绝大多数苗族群众还生活在温饱线下,守着几亩薄地讨生活,和生活在金平这块土地上的哈尼族、傣族等民族相比,苗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都远远落后。可以说金平的苗族在金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没有能力参与决策,这样的民族除了贫困之外还能有什么呢?之所以这样说,并不是否认金平的苗族干部,也并非否认其他民族干部对苗族人民所做出的贡献,其实我们大家都很清楚,苗族干部最了解苗族,更有利于做好苗族群众工作,金平的苗族干部不是不能干,而是人数太少,其辐射面太窄。从组织部和人事局提供的资料中,2005年金平在职公务员有1065人,但苗族只有100人,只占9%,其中35岁以下的只有33人;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有3584人,苗族只有204人,只占5%,其中大部份是教师和医务人员,35岁以下的只有44人,占苗族专业技术人员的21%;全县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有430 人,苗族只有47人,占10%,县级领导44人,苗族只有8人,占18%,县属各部委办局领导干部266人,苗族只有24人,占9%,乡镇领导干部114人,苗族只有15人,只占13%。从公务员的比例和年龄结构中可以看出,苗族干部在金平已经到了青黄不接的程度,从领导干部的比例中可以看到,能够参与决策的干部廖廖无几,而在这廖廖无几的干部中,大多数仅仅是副职,只有少数几个人是正职,而有的还不在重要职能部门上。在金平法院、组织部、宣传部等很多部门都没有一个苗族干部,这就一个有着8万多苗族的自治县来说,苗族的发展前景不得不让人忧虑。
苗族人才在苗族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俗话说:“儿不嫌母丑”,尽管苗族现在还是一个贫困落后的民族,但苗族儿女对苗族有着深厚的感情,苗族经济的发展没有自己的人才是不可能崛起的,人才是一个民族经济发展的主观困素,大力培养苗族人才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二、培养苗族人才的途径和对策
   当前要解决金平苗族人才奇缺的根本措施是加速发展苗族教育,提高苗族的文化水平和民族的整体素质。大力培养懂经济、善管理的苗族干部和各类技术人才,增强苗族内在的活力。
   1、培养人才重在教育
   (1)要提高苗族群众对教育的认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周恩来说过“为民族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句名言用在今天的苗族身上仍不为过,因为一个民族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苗族地区经济要发展,除了在政策上放得更宽更活,经济上给照多扶持外,必须提高苗族群众对教育的认识。只有充分认识了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按教育的发展规律进行科学管理,苗族地区的教育才能迈上一个新台阶,达到通过教育给苗族人才队伍输血的目的。         
   (2)在小学建立一支能用双语进行教学的教师队伍。在小学建立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苗族教师队伍,是发展苗族地区教育的当务之急。很多苗族村寨远在深山,苗族孩子都不太会讲汉语,直接用汉语教学对初学者来说存在很大困难。实践证明,在小学低年级实行双语教学,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加速普及初等教育。为了解决这种困难,首先,要通过培训等措施使在苗族地区任教的其他民族教师学会苗语,以便能用苗语辅助教学。其次,要采取择优录取和适当降低标准相结台,选拔高中毕业的苗族学生定向到高校学习,毕业后分回苗族地区任教。
   2、培养和利用好现有的苗族干部
   民族整体素质也包括苗族干部。在现有的苗族干部中,本来人数就很少,但仍有一部份人缺乏积极进取精神和参与发展的欲望,在工作中得过且过,这不仅影响到个人的发展,同时也让组织上产生一种苗族不可用、用不成的错觉,影响到整个苗族的形象。还有我们苗族干部普遍缺乏民族忧患意识,身为一名苗族干部,除了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成绩外,笔者认为还要有振兴民族的意识和责任,在各方面都要做出表率,多为民族的发展出谋划策,不能只顾玩政治游戏,最终想做点事的时候已经无能为力。当然现实存在的民族歧视的确让很多苗族干部没有得到真正起用,直接影响到苗族干部的晋升。金平是一个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但民族政策有没有得落实和体现呢?从前面提到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得很清楚。苗族干部就算有这样那样的缺点,起点低一点,但放到特定的岗位上去锻炼,难道真的出不了人才吗?就真的不如其他民族的干部吗?事实证明还是有人比别人强的。现在金平的苗族干部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时候,只是用与不用的问题,不是有与无的问题。在干部培养的问题上,笔者认为红河州苗族学会金平分会的各位同胞都应该深思和做出相应的呼吁,要求各级ZF切切实实贯彻执行相关的民族政策,不要只停留在文件和口头上,要充分调动和利用好现有干部,在招考公务员和事业人员的时候对苗族干部以给予适当的倾斜政策,弥补苗族干部青黄不接的缺憾,让苗族干部成为带领苗族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羊。
   3、要注重乡土人才的培养
   乡土人才是生活在苗族群众中的和苗族人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特殊人群,包括民间艺人、民医、科技带头人等等。乡土人才对苗族群众的影响远远超过单位上的工作人员,因为他们就生活在苗族人民之中,是他们中的普通一员。他们中有很多人也许是文盲,但他们非常熟悉苗族文化和艺术,他们为苗族群众提供了精神和科技上最直接的服务,最容易得到苗族群众的信任。但是在金平,熟知苗族文化和艺术的人才已经非常稀少,而科技带头人也很少。只有大量培养乡土人才,做到苗族人关心苗族文化,年轻人学习苗族艺术,民族的优秀文化和艺术才能保存下来;与此同时,在每个村委会甚至于村村寨寨都培养一名科技人才,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传播到群众中去。
   总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只要我们从现在做起,持之以恒,相信一定能够培养出大批的苗族人才,为苗族的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不断添砖加瓦,让苗族成为金平八种民族中的一朵奇葩,把我们美丽的金平装扮得更加多彩!


 

 
  首页】 【打印关闭】【置顶】     
 
 
  更多文学园地
本类新闻共有51条 更多请点击文学园地  
·苗文声、韵、调(外) ·想念儿时的端午节
·踢脚架 ·苗族风(诗一首)
·敢引(诗一首) ·用爱心编织我的梦想
·爱是无边界的 ·谢谢您
·论吃酒战 ·话说鸡枞
·有女儿的一起学习 ·火塘记忆
·苗乡酒文化 ·新狂人日记
·母亲的离去 ·彩 虹(外一首)
·大山深处的乡村美食(四题) ·浅析培养人才是振兴苗族经济的首要条件
·北方纪行(三题) ·心的声音
 
| 文山政务网 | 砚山政务网 |
   协会事宜:   网站事宜:  
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盛庭花园主干道中段 联系电话:3132269
滇ICP备08101807号  邮编:663100  E-mail:xiong-file@126.com
Copyright © 2008-2010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砚山县苗协 版权所有   砚山苗协QQ群:31929165